——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集刊)(即: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集刊 - 半年刊
  •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集刊)(即: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复合影响因子:0
  • AMI核心C集刊(23-24)
  • 知网,万方
  • /有基金 97.4%,/正高/无基金 2.6%
  投稿方式: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低频栏目

16.7%期平均发文量19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8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8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5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7篇
97.4%
2.6%
46.4%
44.6%
8.9%
   
12次 走势图
6次 走势图
5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半年刊)2014年正式創刊,是由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旨在探賾索隱,推陳出新,宏揚原創,發表海内外有關出土文獻語言研究、文字研究、文獻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評論。本刊常設欄目:文字研究、語言研究、文獻研究、圖書評論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集刊)(即: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主管单位:西南大學
  • 主办单位: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 国内刊号:【集刊】
  • 国际刊号: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重庆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版面费用:不收版面费
  • 字数要求:8000-50000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0
    综合因子:0
  • 审  稿 费: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
  • 特殊属性: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s://ctwj.cbpt.cnki.net/
  • 官网网址:https://ctwj.cbpt.cnki.net/
  • 电话传真:023-68252385(202102期)
  • 电子邮箱:ctwxzhyj@163.com(202102期)
  • 微信公众号: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该刊为集刊,无国内统一刊号(CN号)。

      2、投稿方式:在线投稿。(系统运行期间邮箱也可投稿,系统试运行结束后,工作邮箱将不再接收投稿,仅用于编辑部正常的工作交流,同时将不再接收任何纸质投稿,为确报信息时效性,不再标注邮箱投稿。)

      3、主办单位官网:http://wxs.swu.edu.cn/s/wxs/news6/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4、知网投稿系统:https://ctwj.cbpt.cnki.net/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公布)

      5、刊内邮箱:ctwxzhyj@163.com

      6、刊内电话:023-68252385

      7、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出版两期。

      8、本刊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費、審稿費等。

      2022年3月14日星期一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试运行

      【主办单位官网信息】

      发布时间: 2022-03-01 10:33: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4

      为进一步加强刊物数字化、网络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采编效率,提升办刊质量,《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在中国知网的技术支持下,特开通“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官方网站也同步开通。目前该系统基础功能已经基本调试完毕,其他部分内容将于未来不断更新完善。

      为了更好服务各位投稿作者、审稿专家及学界同仁,我刊拟决定于2022年3月1日起试运行该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系统网址为

      https://ctwj.cbpt.cnki.net/WKC/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ctwj。欢迎大家使用。

      暂定试运行周期为60天(即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结束后如无其他特殊情况,编辑部将正式开通该系统。试运行期间,请各位投稿作者注意以下情况:

      1.试运行期间,工作邮箱ctwxzhyj@163.com仍作为投稿邮箱正常使用,两种投稿方式均视为正常投稿,为避免程序混乱,请只用一种方式投稿。

      2.试运行期间,优先处理该系统接收的投稿。

      3.试运行期间,如有对网站或系统的任何建议,欢迎通过工作邮箱及时向编辑部反映。

      系统试运行结束后,我刊现有工作邮箱将不再接收投稿,仅用于编辑部正常的工作交流,同时我刊将不再接收任何纸质投稿,敬请谅解。

      感谢大家对《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工作的大力支持!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编辑部

      2022年3月1日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稿约(2021年啓用)

      【2021年02期信息】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是由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旨在探賾索隱,推陳出新,宏揚原創,發表海内外有關出土文獻語言研究、文字研究、文獻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評論。本刊2012年开始籌辦,2014年正式創刊(半年刊),由巴蜀書社出版,現爲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録集刊和人大複印資料來源刊物,並已收入中國知網和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

      一、注意事項

      (一)來稿若不屬本刊範疇,或經查證一稿多投,將直接作退稿處理。

      (二)來稿字數以不超過3萬字爲宜,請按本刊规定格式用繁體字(一律使用新字形)排印,全文1.25倍行距。

      (三)來稿請寄Word和PDF格式各一份至本刊編輯部電子郵箱,並以“《題目》、作者、(單位)、投稿日期(如《×××××》張三××大學20210609)”格式命名的附件發送。來稿切勿投寄個人,以免延誤审稿進度。

      (四)來稿若用到特殊字體,請用附件形式把相應的字體文件發送過來;若用到自造字、圖表或其他特殊形式,請做成圖像文件發送過來;將Word文件轉换成PDF文件時,請確認來稿内容(尤其是自造字和生僻字)可以在PDF文件中正確顯示。

      (五)來稿引文務請核對原文,確保準確無誤。

      二、稿件格式

      來稿請按16開(459.99999999999994px×650px)、每頁34(行)×36(字)排印。稿件内容請按如下順序撰寫:題目、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徵引書目)、參考文獻、題目(英文)、作者(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英文)。作者簡介與聯繫方式請另附文檔。

      (一)題目、作者、摘要、關鍵詞

      來稿的中文題目限20字以内,摘要限300字以内,關鍵詞一般在3至6個。題目字體與字號爲宋體三號加粗(副標題宋體小三號),作者姓名爲仿宋體四號。“摘要”“關鍵詞”爲黑體小五號,摘要、關鍵詞的内容爲宋體小五號(左右縮進2個字符,並且首行縮進2個字符)。

      題目、作者、摘要、關鍵詞的英文置於參考文獻後,字體爲Times New Roman。

      英文題目字號爲小四號加粗,其餘内容字號均爲11號。英文題目與關鍵詞請注意大小寫問題。

      (二)題注

      來稿若有所關涉的項目及需要向有關人員表示感謝等,應以“*”題注的形式標在稿件正文首頁下方,字體與字號爲宋體小五號,左側縮進2個字符,同時括注項目批准編號。

      (三)正文

      1.正文文字請用宋體11號。

      2.正文中標題編排格式爲:一級小標題用“一”(居中、黑體四號);二級小標題用“(一)”(左側縮進2個字符,宋體11號加粗);三級小標題用“1.……”(左側縮進2個字符,宋體11號)。

      3.正文中徵引的文獻例句用楷體11號(左右縮進2個字符,並且首行縮進2個字符),可於句後括注出處;例句如需排列,請采用(1)(2)(3)……的形式連續編號。例如:

      (1)牧隻羌。(《甲骨文合集》39490/《合集》39490)

      (2)韋橐,大、小十。(《敦煌漢簡》1147)

      (3)躍躍毚兔,遇犬獲之。(《詩經·小雅·巧言》)

      引文獨立成段時格式如下:

      《風俗通義·過譽》有下面這樣的話:

      孔子稱:“可寄百里之命,託六尺之孤,臨大節而不可奪。”相於之義,具於此矣。

      4.正文中涉及公元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等,均使用阿拉伯數字。

      5.正文中的圖片一定要清晰(不低於300dpi),達到出版標準;自造字或表外字一律采用圖片格式插入正文(不使用編碼方式造字),未經隸定的原形圖片字應儘量脱去底色。

      6.正文中圖片、表格如超過一個,請分别用“圖1”“圖2”……及“表1”“表2” ……的形式標明序號。表格若跨頁,續表加排表頭,同時要標注“續表”二字。圖表内文字一律用宋體小五號,圖片名位於圖片下端並居中;表格名位於表格上端,齊表頭。

      7.正文中引述文獻標注順序爲:作者(編者)、發表年份、(頁碼),作者(編者)與發表年份中間加逗號,發表年份與頁碼中間加“:”號,外加圓括號。例如:(朱德熙,1986);(裘錫圭,2013:32)。參看文獻格式爲:參看、作者(編者)、發表年份、(頁碼),作者(編者)與發表年份中間加逗號,發表年份與頁碼中間加“:”號,外加圓括號。例如:(參看裘錫圭,1992);( 參看李學勤,1995:78)。

      如果引述或參看文獻不止一個,中間用分號隔開。例如:(參看朱德熙,1982;裘錫圭,2013:69)。正文中已出現作者姓名時,可在其後括注發表年份。例如:

      朱德熙(1986)指出;李學勤(1998:75)認爲;可參看裘錫圭(1992)。

      8.注釋

      正文中的説明性注釋均采用當頁脚注(左側縮進2個字符,宋體小五號),每頁重新編號,注碼采用①②③……的形式。僅是參考或引述的文獻等内容一般不作爲注釋出現。

      (四)參考文獻

      排在正文後,空一行。“參考文獻”黑體小五號,頂格。所引文獻、書目等宋體小五號,另起一行,頂格,回行空7個字符。參考文獻格式爲:

      1.期刊、輯刊或論文集中的文章書寫順序爲:作者或編者(2人以上,中間空1個字符)、出版年份(前後各空1個字符)、文題(加書名號)、(編者名)、刊名或論文集名(加書名號)、(出版社)、期數、(頁碼)。例如:

      喻遂生 2002 《甲骨文單個祭祀動詞句的轉换和衍生》,《語言研究》第2期。

      裘錫圭 1983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第10輯),中華書局。

      李學勤 2016 《清華簡的文獻特色與學術價值》, 姚小鷗主編《清華簡與先秦經學文獻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學位論文書寫順序爲:作者(2人以上,中間空1個字符)、出版年份(前後各空1個字符)、文題(加書名號)、學位授予機構及學位論文類型。例如:

      陳 劍 2001 《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3.專著書寫順序爲:作者或編者(2人以上,中間空1個字符)、出版年份、書名(加書名號)、有關章節的編號、出版社。例如:

      張顯成 2004 《簡帛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

      馬承源(主編) 2001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太田辰夫 2003 《中國語歷史文法》(修訂譯本),蔣紹愚、徐昌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4.報紙上的文章書寫順序爲:作者(2人以上,中間空1個字符)、出版年份(前後各空1個字符)、文題(加書名號)、報紙名(加書名號)、日期。例如:

      黄德寬 2017 《漢語史研究要避免落入新材料的陷阱》,《文匯報》2月3日。

      5.外文參考文獻等書寫順序同中文。文章、書名排斜體。例如:

      鷹取祐司 2017 《肩水金関遺址出土の通行証》,鷹取祐司編《古代中世東アジアの関所と交通制度》,汲古書院。

      William H. Baxter, Laurent Sagart 2014 Old Chinese: A New Reconstr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其他。

      非正式出版的論著或非紙質媒體發表的論著,可以當頁脚注的形式注明。

      同一作者(編者)如有數條文獻的,逐條分行排列,按文章发表年份顺序排列。作者(編者)在三人以上時,可在第一作者(編者)後加“等”字。

      中文目録的編排順序以作者(編者)姓氏的音序排列;譯著按中文目録格式寫。外文目録一律排在中文目録後,順序先日文(文獻順序按作者姓氏中文讀音排序)後西文。

      (五)作者簡介與聯繫方式

      宋體五號。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籍貫、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等。作者聯繫方式包括: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箱、聯繫電話等。

      三、來稿處理

      (一)本刊采用雙向匿名審稿制度。編輯部一般在收到來稿後三個月内將審稿結果通過電子郵件告知作者。若編輯部未能如期處理稿件,作者可在三個月後來信咨詢。若需撤稿,請及時告知編輯部。

      (二)本刊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費、審稿費等。稿件一經發表,本刊將贈送樣書兩册並支付薄酬。

      四、聯繫方式

      通訊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編輯部(400715)

      電子郵箱:ctwxzhyj@163.com

      聯繫電話:023-68252385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