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CN中文 - 月刊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复合影响因子:2.309
  • 北核CSCD科核武A+EI(中国2024)
  • 知网,万方,维普
  • /副高/无基金 0.8%,/副高/有基金 15.8%
  投稿方式: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中频栏目

33.3%期平均发文量4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5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2篇
66.7%期平均发文量6篇
50.0%期平均发文量6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5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2篇

低频栏目

16.7%期平均发文量1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6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0.8%
15.8%
14.2%
3.3%
2.5%
0.8%
2.5%
0.8%
0.8%
0.8%
28.3%
7.5%
0.8%
4.2%
6.7%
0.8%
0.8%
8.3%
41.7%
20.8%
17.5%
10.0%
6.7%
2.5%
0.8%
   
67次 走势图
63次 走势图
63次 走势图
63次 走势图
63次 走势图
63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工科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理工科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机械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国内刊号:CN 33-1245/T
  • 国际刊号:ISSN 1008-973X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浙江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本科学报
    版面费用:待核实
  • 字数要求:14000-26000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2.309
    综合因子:1.394
  • 审  稿 费:待核实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
  • 特殊属性: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s://www.zjujournals.com/
  • 官网网址:https://www.zjujournals.com/
  • 电话传真:0571-87952273(202408期)
  • 电子邮箱:xbgkb@zju.edu.cn(202408期)
  • 微信公众号: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08期):

      https://www.zjujournals.com/

      3、刊内电话:0571-87952273

      4、刊内邮箱:xbgkb@zju.edu.cn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2024年8月13日星期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作者指南

      【官网信息】

      标题与作者信息

      ·标题 简洁但信息全面;避免出现非标准和不常用缩写;20 字以内。

      ·作者信息 姓名和所属机构信息正确完整;作者顺序与投稿系统一致。

      ·投稿日期 与投稿系统一致。

      ·基金项目 写明您的研究受到的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包括第一作者和通信联系人的出生年份(仅第一作者)、性别、职称或学历、研究方向(仅第一作者)、ORCID(点击此处查看)以及电子邮箱。

      摘要与关键字

      ·摘要 对于报导性文摘,应当列出研究课题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不包括背景);对于指示性文摘,仅指出研究课题内容和评述,可不列出方法或结果。摘要第一句避免与题名重复,语言简练,避免出现“本文……”、“我们……”、“作者……”、“首次发现了……”、“达到……水平”、“填补了……空白”、“对……进行了改进”、“……未曾报道”等表述。摘要一般脱离正文单独显示,因此摘要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且避免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应避免使用非标准或不常用的中英文缩写,若必须使用,请在该缩写首次出现时注明全称。中文摘要的字数一般为250~300 字。

      ·Abstract 与中文摘要表述的内容一一对应。使用被动语态。使用简单句型,尽量使用短句,少用 of,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用过去时态叙述研究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研究结论。避免出现 “This paper……”“We……”等表述。

      ·关键词 一般为 5~8 个,并使用分号隔开,作为文章的索引标签。关键词中出现的缩写要使用全称,如:“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ICS);Key words: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

      图表

      ·坐标图避免使用图片格式(如 JPG、PNG、BMP 等),建议使用 Origin 软件绘制坐标图,并以 OPJ 的格式插入 Word;使用不同线型而非不同颜色区分图中信息。

      ·表格均设为三线表格式,没有竖线,横栏为参数变量,纵栏为项;

      ·使用单个字母的参数符号表示图表中的参数,并在正文中给出参数定义;

      ·将所有图表设为灰度图;

      ·在正文中给出所有图表的相关介绍或说明;

      ·在文献检索系统中,图表一般脱离正文单独显示,因此图表标题必须能够独立说明图表内容,标题内容要尽量详细,且中英文内容要保持一致;

      公式

      ·变量符号使用斜体,常量(如:π 等数值确定的量)和表示含义的上标、下标使用正体;

      ·矢量、张量使用黑斜体(加粗);

      ·使用国际规定的参数符号,使用单个字母表示,并在正文中说明公式中出现的每个参数符号的含义,注意:同一篇论文中一个符号仅表示一个参数、一种含义;

      参考文献

      ·为了说明论文的时效性、新颖性,请引用近几年刊出的文献(经典文献等特殊情况除外);

      ·请注意中英文参考文献的比例;

      ·准确无误的参考文献信息有助于将论文在各大数据库中通过“文献链接”展示给读者,请根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点击此处查看)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论文的显示度,一般要求参考文献在 20 篇以上。

      版权协议

      ·在签署版权协议前,请认真核对论文中的文章题目(中英文)、作者信息(中英文)、文章题目(中英文)、单位信息(中英文)、基金项目(包括项目代码;.

      ·确认作者信息(包括作者顺序)、通信联系人、所属单位与投稿系统中的信息一致。若否,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注:学生不能作为通信联系人);

      ·填写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签名(第一作者与通信联系人必须签名);

      ·请作者仔细阅读版权协议,填写好的版权协议请扫描后以 PDF 的形式通过邮件返回。

      其他撰写指南

      ·引言

      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引言中避免出现图、表及公式。

      ·正文 首次出现的缩写要给出全称,如: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ICS)。

      ·结论 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

      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3)与先前已发表过的(包括他人和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4)本论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值;

      5)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及展望。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