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文学遗产(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CN中文 - 双月刊
  • 文学遗产(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复合影响因子:1.021
  • AMI权威C刊北核科核武A+国社科-合格
  • 知网,万方目次,维普目次
  • /有基金 3.9%,/副高/无基金 7.9%
  投稿方式: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高频栏目

100%期平均发文量3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9篇

中频栏目

33.3%期平均发文量1篇
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5篇

低频栏目

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0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3.9%
7.9%
15.8%
18.4%
35.5%
1.3%
7.9%
1.3%
3.9%
3.9%
29.9%
23.4%
14.0%
11.2%
10.3%
5.6%
1.9%
0.9%
0.9%
0.9%
0.9%
   
4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文学遗产》(双月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古典文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主要栏目:专题研究、学术广角、学术综述、读书札记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文学遗产(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国内刊号:CN 11-1009/I
  • 国际刊号:ISSN 0257-5914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北京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文学
    版面费用:不收版面费
  • 字数要求:4000-30000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1.021
    综合因子:0.631
  • 审  稿 费: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偏重副高博士及以上
  • 特殊属性: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s://wxyc.ajcass.com/
  • 官网网址:https://wxyc.ajcass.com/
  • 电话传真:010-85195453(编辑部)(202402期)
  • 电子邮箱:wxyc-wx@cass.org.cn(202402期)
  • 微信公众号: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新投稿网址(原官网信息):

      https://wxyc.ajcass.com/

      3、刊内邮箱:wxyc-wx@cass.org.cn

      4、刊内电话:010-85195453(编辑部)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6、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7、微信公众号:文学遗产(wenxueyichan)

            2024年4月30日星期二

      《文学遗产》关于期刊网址变更的通知

      【官网信息】

      自2024年5月1日起,《文学遗产》期刊网站网址变更为:wxyc.ajcass.com。

      请大家使用新网址进行访问登录,旧网址将于近期停止服务。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文学遗产》编辑部

      2024年5月1日

      《文学遗产》来稿技术规范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文学遗产 2024-04-25 14:30 北京

      一、“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1)“内容提要”限300字以内,摘录文章主要观点。

      (2)“关键词”限3-5个,应是词或词组,不能是短语。

      示例:

      内容提要  李云翔是《封神演义》的修订、写定者和评点者,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目前学界所知甚少。根据分散在海内外的李云翔所编著的一些书籍中的材料,对李云翔的生平、著述和交游进行辑考,大致可以考知李云翔的生平事迹,同时对涉及《封神演义》的一些问题的重新认识,如《封神演义》的成书与刊刻时间、李云翔是不是《封神演义》的主要写定者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李云翔  《封神演义》  事迹辑考

      二、“作者简介”

      格式是: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在读学生可注“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代表作。“作者简介”四字用方括号,女性需要注明性别,单位保留一个,代表作保留一个;介绍论文称“发表过论文……等”,介绍专著称“出版过专著……等”。

      示例:

      [作者简介]葛晓音,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专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等。

      [作者简介]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发表过论文《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引论》等。

      三、注释

      (一)本刊注释包括随文注和当页脚注。当页脚注数字与文字之间空一格,宋体,序号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每页单独排序。随文注体例复杂,须由编辑添加,作者来稿一律用当页脚注即可。

      (二)论文附注课题名称,在标题右上方以星号标识,并作为第一个脚注;内容最多三个(一般保留国家与省部级以上课题)。格式为:本文为国家/某省/教育部某项目“*********”(项目编号******)阶段性成果。国家或省部级单位名称应按照项目正式文件使用的名称著录,不随意使用简称,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不简称为“国家社科基金”。单篇文章获资助的附注,视为上述体例之变体。

      示例:

      *  本文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WYB27)。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元好问《中州集》点校笺释”(项目编号14YJA751034)阶段性成果。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清戏曲宗元研究”(项目编号11BZW061)阶段性成果。

      (三)论文注释体例,请依照下列规定:

      1.同一篇文章中,注释首次引证专著,应包含八个要素,即:

      (1)作者:包括撰著者、编者、译者、整理者等完整信息,多项之间用逗号隔开。

      (2)著作名称:以版权页为准,主、副标题要齐备,注意副标题是用冒号还是破折号引领;诗文集中的分集书名,可注在总书名后面,用分隔号隔开,如“白居易《白居易集·白氏长庆集》卷三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

      (3)古籍卷次:用简式汉字,如“卷一〇三”,整理本古籍也要注;《全宋诗》等现代著作,虽然模仿古籍分卷形式,但其卷次可注可不注。

      (4)古籍篇题:史书篇题要按原书形态使用全称,如《史记》中的《刘敬叔孙通列传》不要写成《叔孙通列传》;如是笔记、诗话等分条编纂的古籍,可注为“‘某某’条”。

      (5)出版单位:不要使用“三联书店”“国图出版社”“北大出版社”等简称;外国出版单位须加国名;台港澳出版单位不需要加“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单位如与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单位存在同名情况,须加引号,如“台湾‘商务印书馆’”。

      (6)出版年份:古籍和民国线装书用年号纪年,现代装帧统一用公元纪年。

      (7)册次:所有分册书籍皆须注明册次,并注意原书是用“上”“中”“下”还是用数字,如用数字,则脚注中统一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古籍原件不需要注册次。

      (8)页码:期刊、集刊、会议论文集中的论文不需要注页码;古籍原件注当卷页码,用a、b注明正反面),用“叶”不用“页”。

      再次引证时,可省略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年份。作者与著作之间不用标点符号。

      示例:

      ①首次引证:

      司马迁《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册,第1921页。

      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二九《孔子世家第十七》,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册,第1119页。

      ②再次引证: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第6册,第1921页。

      《史记志疑》卷二九《孔子世家第十七》,第3册,第1119页。

      2.注释内容若是间接引用、转述介绍、详细解说或表格说明等,可用“参见”字样。

      示例:

      参见文后附表《<白氏文集>前四卷抄本、刊本卷首标注对照表》。

      3.丛书、论文集或其他类型书籍的析出文献,为简洁方便,统一不用“参见”或“载”。

      示例: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六,《丛书集成续编》,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75册,第313页。

      王俭《春日家园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册,第1379页。

      4.图书“增订本”“修订本”之类的信息一般加括号后放在书名号外面,如《追忆王国维》(增订本);多部书合刊本,只写有关者,其余的加括号说明即可,如王先谦《庄子集解》(与刘武著,沈啸寰点校《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合刊)。

      5.著者、校点者、译者等信息,统一放置在书名前面。著作者之后用逗号,多名著作者之间用顿号,多名译者或笺注者等之间也用顿号;著者、注者、疏者并列时,三者之间用逗号;同时著录作者、译者、笺注者时,“纂辑”“编著”“笺注”“主编”“辑录”等仍按原书著录。

      示例:

      钱锺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1-342页。

      苏轼著,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册,第1400页。

      [美]爱德华·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

      6.一本书的序言、附录出注,“序言”“附录”等词要加引号,但如果“附录”二字后有具体标题,则“附录”二字不加引号。格式为:

      《戴良集》附录《戴九灵公年谱》,第402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序言”,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7.引用古籍之稿本、钞本、孤本、稀见本应注明收藏单位。

      示例:

      此本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十年(1745)张氏钞本。

      8.引用外文文献,应使用该语种通行的引证方式。兹以英文文献为例,应注明作者、作品、出版单位与时间、页码,书名要用斜体。

      示例:

      M.M.Baktin,

      Discourse in the Novel,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by

      M.M.Baktin.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8,pp.259-422.

      9.引用杂志、期刊:

      ①引用杂志、期刊,注明作者、作品、杂志(期刊)名称与刊期,不标页码,不必注明“某某科学版”。

      示例:

      刘跃进《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②晚清、民国旧杂志、期刊和港台杂志、期刊需要注明年份、卷数、期数。

      示例:

      徐中舒《木兰歌再考》,《东方杂志》1925年第22卷第14期。

      10.引用未正式出版文献:

      ①学位论文,应注明作者、作品、所在单位、提交年份与论文性质(硕士或博士论文)、页码。

      示例:

      傅刚《陆机诗歌简论》,上海师范大学1986年硕士论文,第28页。

      ②会议论文集,应注明作者、篇名、论文集名称、论文集印制年份、页码。

      示例:

      杜桂萍《尤侗〈钧天乐〉传奇与明末才子汤传楹》,《中国戏剧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上),2014年,第221页。

      11.引用报纸,应注明作者、作品、报纸名称、日期。

      示例:

      刘跃进《文学不能成为负能量》,《人民日报》2014年2月14日。

      12.引用电子文献(含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应注明作者、作品、发布日期、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通讯》(网络版试刊)2006年第1期,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99,2007年9月13日。

      四、数字使用

      1.时间

      A.干支纪年、农历月日、历史朝代纪年及其他传统上采用汉字形式的非公历纪年等等,应采用汉字数字。非公历年份后面,应用阿拉伯数字注出公元纪年。公元前纪年,应完整写“公元前”三字,不能只写“前”。括号中的公元纪年后面不加“年”字。如: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

      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78)

      清咸丰十年(1860)九月二十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

      B.若农历年底已进入公历新年,则要在农历纪年的年月日后统一括注公元纪年的年月日。如: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1901年2月3日)

      C.1949年之后只用公历纪年。

      D.世纪和年代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世纪和年代要分开,不能写成“1980年代”。连续多个年代,用阿拉伯数字,中间用连接号,如“20世纪40—50年代”。

      2.统计数据

      A.较大或较复杂的统计数据用阿拉伯数字,较小且较简单的统计数据仍用汉字,如:

      《汉书·贾谊传》,全文共10055字(此数据包括标点,下同),其中叙述传主生平的文字仅有1355字,颜师古所征引之东汉注释仅有两条五十九字,平均每千字包含注释1.48条,注文43.54字。

      B.表格中的统计数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卷数、页码

      A.现代著作及现代整理出版的古籍,其现代装帧形式中的册数有时以“卷”称之,写作“第某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古籍原先卷数,写作“卷某”,用简式汉字表示,阿拉伯数字中的“0”对应的汉字是“〇”,不是“零”。如:

      《王国维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卷

      《全唐诗》卷六七五    《明史》卷一〇〇

      B.册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写作“第某册”,如:

      《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册

      C.著作(含古籍)页码一般写作“第某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刘宝楠《论语正义》卷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页

      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卷一,清刻本,第1a叶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