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犯罪研究(原:刑侦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CN中文 - 双月刊
  • 犯罪研究(原:刑侦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复合影响因子:2.009
  • AMI扩
  • 知网,万方,维普
  • /有基金 58.1%,/正高/无基金 9.3%
  投稿方式: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高频栏目

100%期平均发文量6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中频栏目

33.3%期平均发文量2篇
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6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低频栏目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58.1%
9.3%
2.3%
2.3%
7.0%
7.0%
4.7%
4.7%
2.3%
2.3%
30.2%
17.5%
15.9%
14.3%
4.8%
3.2%
3.2%
3.2%
3.2%
1.6%
1.6%
1.6%
   
5次 走势图
5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犯罪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密切关注犯罪研究动态的前沿热点问题,跟踪及时的立法动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性,综合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侦查学等学科理论,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研究犯罪问题,并结合当前社会现状,综合目前研究成果,为打击和预防犯罪,打造和谐社会、平安社区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主要栏目:专题研讨、理论研究、检察官论坛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犯罪研究(原:刑侦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犯罪学学会
  • 国内刊号:CN 31-1809/D
  • 国际刊号:ISSN 1671-1130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上海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法律外交
    版面费用:不收版面费
  • 字数要求:12000-30000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2.009
    综合因子:0.936
  • 审  稿 费: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
  • 特殊属性: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s://yjfz.cbpt.cnki.net
  • 官网网址:https://yjfz.cbpt.cnki.net
  • 电话传真:021-62071931 (202301期)
  • 电子邮箱:fzyj2020@aliyun.com(202301期)
  • 微信公众号: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投稿网址:https://yjfz.cbpt.cnki.net

      (202301期)

      3、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20日出版。

      4、咨询过编辑部,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2023年4月7日星期五

      《犯罪研究》投稿方式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上海犯罪研究杂志社 2023-03-27

      为规范审稿工作流程,提高稿件评审工作效率,本刊于2021年起正式启用在线投稿系统 https://yjfz.cbpt.cnki.net/ 进行投稿,原投稿邮箱关闭,在线投稿为本刊唯一投稿形式,不再受理其他任何形式的投稿。【投稿后两个月内没有收到信息的,可投其他杂志】

      《犯罪研究》论文形式与体例说明

      【官网信息】

      一、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客观反映文章核心内容,言之有物、连贯顺畅、独立成篇。以200-300字为宜,不分段。论文摘要可以摘录文中字句,但不宜大段重复论文段落。论文摘要不使用第一人称(如“我认为”),忌带主观评价(如“具有开创意义”)。

      关键词应当标示论文的核心主题因素,以3-5个为宜。不使用过分特别、其他研究者不会想到的语词,也不使用过分普通、没有识别度的语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不带引号、书名号。关键词之间留空格。

      论文题目英文翻译

      论文题目英文翻译应抓住中心词,力求简明扼要,合乎英语语言规范。

      三、作者介绍

      论文作者介绍,应当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和学术头衔(职称、学历)。例如:

      林来梵,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除了在职公务人员,不写行政职务。确有必要标明兼职身份的,原则上只写一个。作者学历,一般只写最高学历,可以具体写上学位授予单位。

      合作作品的,宜于在作者介绍部分说明各自分工或者参与的情况。

      四、项目说明

      论文系课题项目成果的,可以注明课题项目的支持机构和项目名称;有项目号的,可以同时标明项目号。但支持项目应当与论文有关联性。支持机构原则上只写一家,最多不超过两家。

      五、完善注释体例

      本刊采用页下连续注。引注体例采用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制定的《法学引注手册》推荐的引注体例,其简要示例如下:

      (一)引用书籍的基本格式为:

      〔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3-75页。

      〔3〕高鸿钧等主编:《英美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二章“英美判例法”。

      〔4〕[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二)引用已刊发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5〕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6〕王保树:《股份有限公司机关构造中的董事和董事会》,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页。

      〔7〕[美]欧中坦:《千方百计上京城:清朝的京控》,谢鹏程译,载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何海波:《判决书上网》,载《法制日报》2000年5月21日,第2版。

      (三)引用网络文章的基本格式为:

      〔9〕汪波:《哈尔滨市政法机关正对“宝马案”认真调查复查》,载人民网2004年1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2/2289764.html。

      〔10〕《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议研究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5/17/content_4562304.htm。

      〔11〕赵耀彤:《一名基层法官眼里好律师的样子》,载微信公众号“中国法律评论”,2018年12月1日。

      〔12〕参见法国行政法院网站,http://english.conseil-etat.fr/Judging,2016年12月18日访问。

      (四)引用学位论文的基本格式为:

      〔13〕李松锋:《游走在上帝与凯撒之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关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五)引用法律文件的基本格式为:

      〔14〕《民法总则》第27条第2款第3项。

      〔15〕《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2007年7月11日发布。

      (六)引用司法案例的基本格式为:

      〔16〕包郑照诉苍南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房屋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1988)浙法民上字7号民事判决书。

      〔17〕陆红霞诉南通市发改委政府信息公开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5年第11期。

      (七)引用英文报刊文章和书籍的基本格式为:

      〔18〕Charles A. Reich, The New Property, 73 Yale Law Journal 733, 737-38 (1964).

      〔19〕Louis D. Brandeis, What Publicity Can Do, Harper's Weekly, Dec. 20, 1913, p.10.

      〔20〕William

      Alford, To Steal a Book is an Elegant Offen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98.

      (八)更为详尽的注释体例请参照最新版《法学引注手册》:http://cbimg.cnki.net/ Editor/2019/1107/zgfx/090fce08-e3c7-4231-b406-8a84d177b024.pdf。

      【注】如插入引注时存在无法自动生成方括号编号的情况,请选择仅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自动编号。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