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您的位置:学术资讯 » 正文
  • 阅读: 2023/2/14 8:57:45

    这篇文章写在我的研究生论文提交之后,答辩之前的2022131日(农历腊月廿九,辛丑牛年除夕)。因为得着空闲,所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贴。

    希望读者阅读之前,可以分辨客观事实和主观论断的区别。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相信等等;这些基本均是典型之主观论断。换句话说,我的主观论断是会错的,不能完全相信,供具有批判思考的你参考。

    写在前面

    欧洲的全奖博士大多数均是岗位制的,即internal PhD。换句话说,全奖博士是高校内部的员工,学校需要为你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险和提供其他额外的福利,例如带薪年假、餐补、车补,房补等等。

    欧洲发达国家(以下我提及的国家),简称欧洲,国家,欧陆等等,的PhD的工资普遍在2500-3200/月(税前),大约1.9--2.5万人民币每月。当然也有个别工资很低或工资很高的高校。每个人需要交的税也会因不同的国家以及你个人的情况而不同(例如是否已婚,是否有小孩等等)。据我所知,欧洲的博士工资算是全世界最高的了(甚至高过美国)。美国一般全奖博士工资税前约20万人民币一年,欧洲一般在税前30万人民币一年(当然啦,差距不会很大,肯定是好导师+好学校更重要)。英国和澳洲全奖博士的奖学金低得可怜,大约15万人民币每年,勉勉强强能够生存。

    我的博士offer样例

    博士福利

    欧洲的博士福利还是可以的,以上是我的其中一个博士offer(个人信息已打码),其列举的福利大概如下:

    我的工作时间,每周40小时。

    我的工资,以及支付方式。

    每年除法定假日(包括圣诞节)外,还有额外的32天带薪假期。总共大约50多天带薪年假。

    每个月有大概150欧元的饭票(大概1200人民币)---在学校工作的午餐基本cover了。

    旅行和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金。

    隐形福利:免费电脑,免费交通,节假日小礼包,伴侣签证 etc.

    教授/老师只有拿到项目才会招聘博士生。博士生之工资也是项目资金的一部分。所以,只要导师愿意招你了,那其余的都是paper work了。因为包括导师在内的commit具有决定是否招一个PhD进入项目组的决定权,而学校只提供相关的administrative service。导师录取你后,会email给学校HR department,告知他们相关之事宜,而后学校会向你提供正式的邀请信和offer,并安排其他一切的additional service。不存在教授招你,学校不通过之情况。

    个人觉得,欧洲的教授十分看重你过去的研究背景与他的研究/岗位方向是否吻合。例如如果你过去的学习经历大多数是电气工程相关的,那基本上很难申请到计算机相关的岗位。所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学历的title是一方面,它大致反映了你的主要学习经历和背景,但是如果你真的很喜欢某一个学科,例如计算机,请让计算机学科成为你过去学历经历的主要内容吧。否则,说实话,你转码的成功率基本为0

    欧洲博士申请条件

    注意:这里和许多国家或者地区的要求不一样。在欧洲申请博士或者博士入职前必须获得等同于欧洲国家的硕士学位(Master),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必须之条件。欧洲国家不接受本科直博,这也就是为什么欧陆很重视研究生培养的原因(相较于教育产业化的英美加澳国家)。个别欧洲大学的个别项目或者学科(例如计算机科学)允许本科直博,但其本质仍然是有2年的研究生学习,而后4年的博士学习,所以少部分直博的项目的总时长仍然是6年。这类型的项目不具有普遍性。

    本人背景

    国内较好211软件工程本科,荷兰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生;一篇顶会一作;澳洲IBM(本科阶段)和北京Volkswagen(研究生阶段)共2段实习;本校教学助理等。

    申请范围

    仅限于西欧和中欧等几个欧洲大陆之发达国家,其中包括:荷兰、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士、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的CS专业前100(底线)的大学的全奖/岗位PhD职位。

    关注的高校包括:

    瑞士: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PFL

    University of Zurich

    德国: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University of Munich

    Heidelberg University

    RWTH Aache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Hamburg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Technical University Darmstadt

    Saarland University

    比利时:

    KU Leuven

    卢森堡:

    University of Luxembourg

    瑞典:

    Uppsala University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丹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Aarhus University

    挪威:

    University of Oslo

    芬兰:

    University of Helsinki

    Aalto University

    荷兰:

    Utrecht University

    Leide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职位获取渠道

    荷兰和比利时:

    https://www.academictransfer.com/en/

    德国:

    https://gerit.org/en/

    https://www2.daad.de/deutschland/promotion/phd/en/13306-phdgermany-database/

    以及各个大学官网空缺职位信息,注意一定要邮件订阅各个大学的职位信息广告。

    基本材料

    必须材料:

    CV

    Motivation letter

    推荐人联系方式

    依条件提供:

    成绩单和毕业证

    Writing sample(毕业论文或已发表论文等)

    Proposal

    推荐信

    英语成绩(雅思托福等)

    GRE

    请注意,在提交申请的时候一定要按要求提交文件,多提交或者少提交(不按要求)都是大忌!有时让你提交的是推荐人的联系方式而你提交推荐信的,教授会认为你根本没有好好看招聘要求,会直接pass掉。

    套磁

    没有这个过程,不需要套磁。有职位广告时,背景符合的岗位就可以申请。没有职位时,去套磁也基本没有用,除非你想走自费或者CSC。说实话,你的motivation letter就是你的套磁信,没必要多此一举。

    面试之一般流程

    首先呢,每一个老师的面试流程都不太一样。有一些是需要你准备一个slides并做演说,而有一些是纯粹的聊天,并从中挖掘你的价值。而我呢,我的申请全过程均发生在covid疫情期间,所以所有的面试均通过网络进行。以下是我认为面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开场一般是闲聊,唠唠嗑,大家互相认识。

    很少会有人问你CV里的具体某一个项目,而是会主动要求你自己选择愿意分享的项目。

    欧洲的教授对你的价值观很感兴趣,也就是说你自己的人生价值;你读博的目的和动机。

    读博后你的规划。

    你自己最大的缺点。

    你对团队合作的看法。

    你对教学的看法。

    你对你当前申请的岗位之理解和看法。

    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你怎么解决的。

    你是否愿意学习新事物。

    你是否有挑战精神。

    除了自己的学业外,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在你的爱好方面有没有什么小的成就。

    一般对于45分钟左右的面试,教授想知道的就只有2个问题。也就是你是谁,你是否合适。而你是谁,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你是否合适,很大程度上是由你过去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决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授答应要你的,那就是要你了,哪怕是口头承诺。想要在学术上/社会上混,诚信是第一要务。正式给你offer后,你将会有一段时间的考虑时间(通常是1-2周),如果你想拒绝,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拒绝,这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权利。但是如果你接受了这个offer,教授关闭了岗位申请渠道,拒绝了其他所有的学生,后面你因为收到了更好的offer而反悔说不去了(除了不可抗拒之因素),这就是失信的表现。许多的欧洲教授害怕招收亚洲学生(包括中国学生)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拿到更好的选择后反悔的人太多了,这真的是不好的行为。我觉得,这是亚洲社会的一个不好的事情,就是契约精神很低。你的每一次失信行为,不仅会对你在学术上的发展,也会对往后的学弟妹们在申请欧洲PhD时产生不好的影响。你要知道,教授们招聘一个PhD的操心程度是远比公司招聘一个员工的操心程度要高的。因为公司的容错率可以很高,而教授的容错率没有那么高,他们需要费很多的心力去招聘一个合适的人的。所以一定要诚信且有契约精神!

    我已收的offer

    Heidelberg University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trecht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Luxembourg+Luxembour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欧洲读博VS美国读博VS国内读博

    欧洲的博士时长一般4年左右(通常情况下可以延期一年,且延期毕业期间正常发工资),比起美国的5年起步还是短一些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已经在研究生阶段经历了2年的学习铺垫,博士入职后就直接开启研究生活了。而美国呢,博士的第一年仍然是需要上课的,所以博士阶段总的时间就会比欧洲长。所以总的来说,研究生加上博士生的时长上不会差别很多。另外,我觉得欧洲的申请博士前须具有master学位的要求很合理,因为读完master的人的方差应该会比只读完bachelor的方差小吧,从中也可以帮你过滤了一些确实不适合科研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两国的差异性:美国更看重有精力有干劲有创新的人,欧洲更看重成熟度和独立思考深度更高的人。

    在欧洲读博士语言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虽然大家的工作语言普遍是英语(和导师和同学们相处),而且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很不错(比我好那是肯定的)。但毕竟都不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麻烦,例如超市里的许多产品就很难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政府部门邮寄的信件需要用翻译软件才能读懂。由于你不熟悉本国语言(德语、法语、荷兰语等),在这边的融入度不会很高,再加之中国人又少,生活会有一些孤独。在国内读博士自然不会有语言的问题困扰,生活又十分的便利(可以说是非常的羡慕了),然而大多数中国博士生英语水平不高应该是事实,这会限制他们与世界之交流的程度。但是在国内读博士可以认识很多圈中人,建立自己的学术圈子,如果跟上“大牛”,又被赏识的话,留在国内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在欧洲最大优势是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欧洲的实验室一般一周只工作5天(955),周末绝对不加班,节假日也正常休息,想加班也完全靠自觉。但是博士生不像国内有寒暑假,欧洲的博士因为是工作性质的,所有没有寒暑假,不过每年一般会有5-6周(30天左右)的带薪休假。导师看重的不是你工作之时间长短,而是产出之多少,他们更希望你是一个高效率的工作者。

    在欧洲读博士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游遍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即申根国家),基本上可以满足我许许多多童年时期之梦想(包括但不限于北欧的极光、荷兰的风车、柏林的厚重、法国的浪漫、南欧的休闲)。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我的欧洲王炸全奖博士申请攻略(荷兰/德国/比利时/瑞士/卢森堡/北欧)

    - Pursue的文章 - 知乎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3208321

    转自:“硕博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178)
    点赞(0)
    收藏(0)

上一篇:法国科学院和巴黎大学与CSC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下一篇: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招聘全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