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CN中文 - 季刊
  •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复合影响因子:0
  • AMI入库国级普刊
  • 知网,万方,维普
  • /副高/有基金 11.3%,/正高/无基金 15.1%
  投稿方式:Email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高频栏目

100%期平均发文量2篇
83.3%期平均发文量2篇

中频栏目

33.3%期平均发文量3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2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1篇
6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1篇
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低频栏目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11.3%
15.1%
62.3%
1.9%
1.9%
1.9%
1.9%
1.9%
1.9%
34.4%
17.2%
15.6%
12.5%
9.4%
4.7%
1.6%
1.6%
1.6%
1.6%
   
15次 走势图
5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季刊),创刊于202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期刊立足新文科建设,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主要栏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前沿”“学科研究”“实践探索”“典型案例”“域外文科动态”“发展报告”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新文科理论与实践(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 国内刊号:CN 37-1535/G4
  • 国际刊号:ISSN 2097-0919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山东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教科综合
    版面费用:不收版面费
  • 字数要求:16000-30000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0
    综合因子:0
  • 审  稿 费: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
  • 特殊属性: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
  • 官网网址:https://xwkqk.sdu.edu.cn/
  • 电话传真:0531-88363189(编辑部)(202304期)
  • 电子邮箱:xwkqk@sdu.edu.cn(202304期)
  • 微信公众号: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刊内网址(202303期):

      https://xwkqk.sdu.edu.cn/

      3、刊内电话:0531-88363189(编辑部)

      4、刊内邮箱:xwkqk@sdu.edu.cn

      5、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出版。

      6、刊内信息:不收取任何费用。

      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4年度重点选题

      【2024年01期信息】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新文科建设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研究

      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

      人文社科八大学科新文科建设现状与趋势研究

      新文科建设典型案例与发展报告

      域外高等教育文科发展动态研究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

      【2023年03期信息】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季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立足新文科建设,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围绕“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建设什么样的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这一时代命题,关注新文科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文科各专业之间,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与理工农医的交叉融合。

      本刊设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前沿”“学科研究”“教育探索”“典型案例”“域外文科动态”“发展报告”等栏目,刊载文科教育研究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投稿注意事项:

      1.本刊遵循质量优先原则,采用匿名审稿制。

      2.文章篇幅以 10000-15000 字为宜,撰稿格式请遵循本刊规范(可参见本刊网站 https://xwkqk.sdu.edu.cn)。

      3.来稿一经刊出,编辑部将寄送当期样刊并酌付稿酬。

      4.投稿邮箱:xwkqk@sdu.edu.cn

      5.编辑部电话:0531-88363189

      特别提示:

      1.本刊从未委托其他机构或个人征稿,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2.从投稿之日起三个月内,如未收到用稿通知或修改通知,请另投他刊,敬请谅解。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撰稿格式

      【官网信息】

      一、基本要求

      (一)来稿应为定稿,格式请严格遵循本刊规范,引注确保核实无误。

      (二)稿件需具备摘要(300-450字)、关键词(4-6个)。另请提供标题、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摘要应是对论文整体内容和结论的简短陈述,要求结构严谨,文字简练,语义确切,不要作自我评价,不使用“本文”“作者”作主语。关键词为4-6个公知公用的专业类核心词汇,依限定性降序排列。

      (三)稿件中的作者简介、基金项目信息置于首页页下。格式为:

      作者简介:姓名,单位,职称(驻地 邮编)。

      基金项目:本文系“……”项目(项目编号)的……成果。

      (四)稿件正文用宋体五号字,设置1.15倍行距。独立引文用楷体字,整体缩进2格。

      (五)文内所分层级,依次标示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六)文中首次涉及某古代年号,需括注公元纪年。后文同一年号,可不用括注。

      (七)正文中一般不直接出现外文。外国人名采用汉译,括注原文。第一次出现外国人名(姓在前名在后),统一采用译名(英文)形式,多次采用可以不加英文原名。比如简·奈特(Jane Knight),第二次出现可使用简·奈特。

      (八)注释一律采用页下脚注,每页单独排序,不用尾注。不采用“同上注”“同前注”等形式。

      (九)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前,独立引文注释序号置于文末标点符号之后。一个自然段的引文引自同一出处,在该自然段的最后一并标注出处。

      二、注释规范

      (一)所有文献征引均应提供出处。除非必要,正文中应避免使用夹注。

      (二)征引古籍需尽量选用权威整理本或学界通行本。标注顺序为:作者/整理者/书名/卷次/篇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再次出注时省去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作者前不用标示朝代信息。“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常用典籍,可省略作者、整理者。卷次用中文数字标示,不用“十”“百”等。例如:

      ①郑樵:《六经奥论》卷五《礼以情为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第8a-9b页。

      ②《礼记正义》卷五九《儒行第四十一》,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3625页。

      ③李德裕撰,傅璇琮、周建国校笺:《李德裕文集校笺》卷一九《谢恩改封卫国公状》,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456页。

      ④施宿等纂:《嘉泰会稽志》卷一〇《隄塘·山阴县》,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6898页。

      ⑤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卷三〇《时序部》“人日”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40页。

      ⑥《资治通鉴》卷二五一,唐懿宗咸通十年八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8147-8148页。

      (三)征引今人论著,标注顺序为: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再次出注时省去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有三个以上责任者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名字,其后加一“等”字。外国作者前不用标示国籍。多次引用的较长书名,可在首次出注时括注出省略名称。例如:

      ①傅斯年:《致蔡元培、杨杏佛》(1928年5月5日),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第7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0页。 ②西岛定生:《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特质的问题所在》,高明士译,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47页。

      (四)征引期刊论文,标注顺序为:作者/文章名/刊物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引用页码。再次出注时,省去刊物名、年期。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后,以示区别。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集刊论文按照论著征引规范。例如:

      (1)一个作者

      乔建永:《构建“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第2期,第4-6页。

      (2)两个或三个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

      李锋、王浦劬:《计算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2期,第56页。

      杨俊、赵新元、冉伦:《如何提升工商管理研究科学问题的需求属性?——以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战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为例》,《管理评论》2021年第4期,第12-16页。

      (3)四个及以上作者,前三位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再加上“等”字。

      李成友、刘安然、袁洛琪等:《养老依赖、非农就业与中老年农户耕地租出——基于CHARLS三期面板数据分析》,《中国软科学》2020年第7期,第52-54页。

      (五)征引报纸文章,标注顺序为:责任者/文章题名/报纸题名/出版日期或卷期(附出版年月)/版次。早期中文报纸无版次,可标识卷册、时间或栏目及页码(选注项)。同名报纸应标示出版地点以示区别。例如:

      ①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09月30日,第2版。

      ②《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年8月14日,第4版。

      ③适宜:《河北党务面面观》,《民国日报》(北平)1929年4月16日,第5版。

      (六)征引学位论文、档案等未刊文献,格式如下:

      ①朱斌:《民国学术史上被湮没的一页——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述论》,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7年,第67页。

      ②《山东大学现有职员工调查表》(1951年),丁山档案,档号X03,山东大学档案馆藏。

      (七)征引英文文献,本刊统一采用芝加哥体例(Chicago Manual of

      Style)的格式。

      1.专著:作者姓名(先名后姓),书名 (出版地点: 出版社, 出版年), 引用页码.

      (1)一个作者

      Michael Pollan,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New York: Penguin, 2006), 99–100.

      (2)两个或三个作者:A and B A,B and C

      Daisy Pixton and Lau Ming, Seeing Fishes from the Bottom: the Life and  Times of Jacques Cousteau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2), 98-101.

      (3)四个及以上作者:只需要列出第一作者的姓名(先名后姓),其余作者可以用et al来代表

      Bret Kloos et al., Community Psychology: 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3rd ed. (Belmont: Wadsworth, 2012), 432.

      2.学术期刊:

      (1)纸质期刊:作者姓名(先名后姓),“文章名,”期刊名称 卷数, 期数 (出版时间): 引用页码.

      MacDonald, “The Erasure of Languag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58, no.4 (2007):585-587.

      (2)电子期刊:如果可以找到期刊的DOI号码,需要在引注中标明;如果无法找到DOI号码,需要列出对应的网址和获取日期。

      作者姓名(先名后姓),“文章名称,”期刊名称 卷, 期号(出版年份):引用页码, 获取日期, DOI号码或者网址.

      Gueorgi Kossinets and Duncan J. Watts, “Origins of Homophily in

      an Evolving Social Network,”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15

      (2009): 411, accessed February 28,2010, doi:10.1086/599247.

      3.析出文献:作者姓名(先名后姓), “文章名,” in书名, ed. 编者名+姓(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引用页码.

      John D. Kelly, “Seeing Red: Mao Fetishism, Pax Americana, and

      the

      Moral Economy of War,” in Anthropology and Global Counterin surgency,

      ed. John D. Kelly et a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77.

      4.报纸杂志:作者姓名(先名后姓),“文章名,”报纸名,报纸发行日期,年份,引用页码.

      Daniel Mendelsohn, “But Enough about Me,” New Yorker, January

      25,2010,68.

      5.网络资源:作者姓名(先名后姓), “网页名称,”站点标题或所有者, 最新修改日期(或访问日期), 网址.

      Bruce Drake, “Obama, Bush and the ‘Second-term Curse’,”

      PewResearchCenter, December 20, 2013, http://pewrsr.ch/1d/rLaRF.

      (八)征引日文文献,采用中文注释规范。除书名、刊物名、文章名使用日文外,作者、出版地、出版者等中的日文汉字可以用中文表示。如:

      ①菊地章太:《敦煌写本『老子変化経』の构造と生成》,《東洋学研究》46,2009年,第372-350页。又收入氏著《神呪経研究:六朝道教における救済思想の形成》,东京:研文出版,2009年,第125-147页。

      (九)征引电子文献,标注顺序为: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例如:

      ①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8月27日,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2022年3月8日。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09月15日,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P020210915523670981527.pdf,2022年3月8日。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